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對於現代人來說,流行病的最大挑戰是什麼?當新型傳染病從多源頭襲來,是否有多源頭的預警途徑,為預防和戰勝傳染病提供社會化的支持? 4月2日19點,「人文清華雲講壇」第三場開講,人類學家、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景軍講授「新型傳染病預警的社會構成」,指出傳染病多源預警系統有利於政府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並降低社會進入多事件危機的可能性。 景軍,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在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獲博士學位;1994年至2000年任教於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獲終身教職;2001年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2005年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5年聘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研究領域先後包括歷史記憶、水庫移民、生態抗爭運動、兒童飲食養育、自殺及愛滋病;目前研究焦點為涉及公共健康領域的社會和政策議題。 以下為演講實錄 ... 大家好! 我在清華大學長期從事公共健康問題研究,今天分享過去三個月中通過自己學習獲得的一點感受。講座題目是「新型傳染病預警的社會構成」,包括新型傳染病流行的社會特徵及預警的社會構成兩部分內容。新型傳染病(Emerging Epidemics)包括新冠病毒肺炎、SARS、伊波拉病毒、拉沙熱病毒、尼帕病毒、寨卡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還有裂谷熱病毒等。這些病毒和傳統的傳染病不太相同。 人類疾病史 大歷史可以說包括王朝史、政治史、經濟史,但是從疾病劃分歷史,我認為有三個時代,也就是傳染病時代、慢性病時代、退化性疾病時代。 1949年時,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當時中國仍然處在傳染病時代,常見傳染病有天花、傷寒、白喉、猩紅熱、麻疹、百日咳、肺結核等。這些都是我這代人非常熟悉的傳染病。而且在我長大的時候,已經有疫苗、特效藥,人們也知道如何防護。 70年代中期,中國進入慢性疾病時代,西方國家比我們進入這個疾病時代更早一些。在慢病時代,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慢性病成為人類最大殺手。 現在,有的已開發國家已進入退化性疾病時代。在退化性疾病時代,個人身體好像比較好,大腦卻開始萎縮了,出現阿茲海默癥、帕金森綜合癥等問題。比如在澳大利亞,退化性疾病已經成為第三大殺手。 ... 傳統傳染病 在傳染病時代,鼠疫和霍亂屬於烈性傳染病,麻風病則是慢性傳染病,相比肺結核、血吸蟲、瘧疾、天花,人們對麻風病的恐懼介於鼠疫和霍亂之間。麻風病導致人們面部、四肢嚴重傷害,人們對麻風病人歧視也很大。麻風病的傳染性很低,卻在所有傳染病里受到社會歧視最嚴重。如今,我們已經消滅了天花。這麼多年來僅發生幾例鼠疫,也很快控制住了。 回顧歷史,1910年東北發生大鼠疫流行,在很短時間內死亡人數達6萬多。這次疫情加速了清朝滅亡,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沙皇俄國和日本軍國主義趁這次疫情威脅中國,表示中國如果不能把疫情控制住,就要出兵接管東北。1910年鼠疫,抗疫人員的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脅,臨時工、士兵、衛生警察、開業醫生有很多人感染,當時警察和醫務工作者在第一線,尤其是在屍體埋葬過程中由於接觸死者而造成了很多的感染。這次防疫鬥爭中,中國人表現很精彩,把鼠疫遏制了,而且在中國召開了一次萬國鼠疫大會。這是中國組織的第一次現代醫學大行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中出現了一個英雄,就是伍連德大夫。伍連德是一個華人,出生在馬來西亞,他在馬來西亞受到種族歧視,連開業的機會都沒有。後來他到英國學習,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成員,東北疫情出現後,中國政府調他前來,並最終組織撲滅鼠疫。 ... 近代中國三大防疫模式 其一,上海模式。鴉片戰爭之後,由於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外國人進入通商口岸以後,首先掌握了我國海關,因為西方列強怕中國人將疾病通過船舶傳到國外,在海關實行檢疫制度,並在租界形成一種包圍圈、封鎖圈。之所以有一段時間還不讓中國人進入租界,很重要的原因是怕中國人感染外國人,所以建立了排除中國人的隔離帶。 ... 其二,北平模式。民國北平設衛生警察,城裡人並不多,人去世以後由警察署開具出城埋葬路條,證明死因,才能從朝陽門或者阜成門拉出去在外面埋葬,警察直接參加了疫情防控。更重要的是,北平的報紙把現代疾病、傳染病的信息專門做成專欄內容,引導教育百姓,然後通過警察和醫院共同實行對北平的疾病監測。 其三,定縣模式。定縣現在是保定市下屬的一個地方,從1926年至1937年是鄉村建設運動時的一個試驗點。當時有400多個大學教授在定縣嘗試社會改良。第一是農業技術改良,第二是衛生制度的建設。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實現的村鄉縣三級初級保健制度就是以定縣防疫衛生制度作為基礎發展起來。文革中各地出現的赤腳醫生也源於定縣模式。早在1926到1936年這十年,許多赤腳醫生已在定縣出現,農民赤腳醫生藥盒裡有11種藥,他們還負責清洗水井、防疫。在定縣試驗區,每個村至少設有一名衛生員。 ... 愛國衛生運動 新中國成立之後,愛國衛生運動是最有力的預防傳染病措施,消滅蚊蠅和清理污水等一系列行動迅速改善了人居環境。在仍然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了1957年的57歲。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可見當時以預防為主的衛生醫療模式很有效,但後來預防為主變成了治病為主。歷史證明,預防很重要,即使是面對慢性疾病,預防也仍然很有效,心臟病、癌癥都可以預防,要從生活環境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做起。 面對傳統傳染病,我們從小就知道要打預防針。傳統傳染病仍然對我們構成很大威脅,但是我們心中多少有數。心中有數是了不起的事情,它的背後有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同時也有強大的醫療資源可以作為支持,即疫苗、檢測、治療方法都很成熟。新型傳染病則不然。 新型傳染病常見於發展中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的新型傳染病包括SARS、伊波拉病毒、拉沙熱病毒、尼帕病毒、寨卡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裂谷熱病毒等,新冠病毒肺炎也是一種新型傳染病。這些病毒導致的新型傳染病和傳統傳染病不太相同之處在於以下幾點。 全球對新型傳染病的研發能力不足,還不能生產新藥和疫苗。 認識不足也是一個問題,因為新型傳染病從哪裡來或怎麼破壞人類生命的問題,仍然搞得不大清楚。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愛滋病已經不是新型傳染病。首先,愛滋病有檢測手段,而且抗體檢測出結果很快,甚至在網上可以買到抗體試劑自己做檢測。其次,我們要感謝偉大的華人醫生何大一先生,是他發明了愛滋病雞尾酒療法,用這種療法,一個人感染了愛滋病病毒後仍然可以像一個正常人一樣活下去,比正常人多的一個負擔就是常年服藥。因為愛滋病的治療手段、相應藥物、相關知識都已經到達了比較成熟的地步,所以它已經變成傳統傳染病,但當年可不是這樣。 第三,新型傳染病的社會特徵之一是全部先在發展中國家發生。發展中國家衛生環境差,容易形成人畜共患。我們知道,人間很多疾病來自我們身邊的動物,牛身上就有39種病。在世衛組織列出的十種潛在性大規模新型傳染病中,寨卡病毒來源於蚊子,伊波拉懷疑是源於猴子,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來源於單峰駱駝,有一些是源於蚊蟲、蝙蝠、野生動物等。這些新型傳染病里目前除了伊波拉有備選疫苗以外,其他還沒有疫苗。 ... 談及新型傳染病,發展中國家飲食文化也特別值得反思。比如我國很多地方有「點殺「文化,在菜市場當場屠宰兔、雞、鴨,甚至穿山甲。點殺文化使得動物和人接觸過於密切,由此形成人畜共患疾病的風險。 另外,發展中國家的食物來源複雜。人們冰箱裡的食物大概有十幾種不同來源,來源多造成責任制很難落實。現代社會的衛生問題和食品來源應該進一步控制。 ... 新型傳染病危機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對重大疫情設有一個評分制度。只是發生疫情,就是「單事件」危機。如果衛生系統失效,就是「雙事件」危機,即疫情壓力之下,很多老年人、慢性病人得不到及時診療。如果發生大規模經濟蕭條,甚至戰亂,就屬於「多事件」危機。 從全國看,湖北武漢一個地方出現大疫情,有無數地方支援,可見祖國之偉大。這次疫情中,山東濱州市就派去四十多位醫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派出十多位支援,廣東最好的醫院一次也派出幾十位出征。當疫情出現後,我們國家疫情相對比較輕的地方可以支援疫區,這是我國的優勢。從全國範圍看,我國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基本是一個「單事件」危機。這次疫情義大利之所以面臨危機,是因為歐盟國家對它的援助力度並不夠。 ... 從疾病預防到防疫準備 這次疫情還發出一個有意思的警示。我們長期以來喊口號,要做疾病預防,但是我們應該從疾病預防邁向防疫準備。這兩個概念不一樣。所謂疾病預防是說三種手段:干預,比如勸說吸菸的人不要吸菸。檢測,就是通過檢查看人是否得病。得了病後治療也是預防,比如經過愛滋病治療,抗體檢測都測不到病毒的時候,傳染給別人的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疾病預防(Disease Prevention)不等於防疫準備 (Epidemic Preparedness)。防疫準備首先需要一個非常完備的疾病監測系統,以及一整套的隔離感染源措施。防疫準備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物資儲備,包括口罩、防護服、醫學器材、藥品等。日本全國有60家醫院全是為地震準備的機構,負責日本發生大地震之後的所有醫療物資,儲備物資平常全是準備好的,所以這次疫情他們的準備較為充足。還有一個準備特別重要,就是要能夠控制住社會的恐慌情緒,這個準備是相關部門需要具備的疫情溝通能力。 ... 建立多源頭預警系統 溝通能力基於對疫情的判斷,預測性判斷來之不易。這次疫情是通過傳染病病例報告發現的,這種病例報告是一個單源頭的制度,即醫院發現之後報告到區衛生局,區衛生局發現情況比較嚴重,報告到市級衛生主管部門,從市報到省,從省報到國家衛生主管部門,之後報告到中央。這個系統的環節非常多,而且只是一條僅僅依靠病歷的監測手段。為保證人民安全,我們應該建立一種多源頭的疾病預警系統。多源化要社會參與,其社會構成可分成幾類。 第一種是企業參與。例如,加拿大藍點公司於去年12月底發出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預警。這家公司為大企業提供疫情信息分析報告。當大型傳染病出現後,大公司有幾個憂慮,其一是股票價格問題,其二是在全球的工人和高管的安危問題。所以大企業買疫情報告。藍點為自己的客戶負責,用爬蟲技術每天搜索65種語言文獻,每天分析10萬份報告,還結合其他信息,比如寵物疾病、牲畜疾病、人類流行病、航班信息後做出綜合分析。藍點集中分析的信源是政府公文和媒體報導,只要獲得敏感信息,就會請幾名大夫判斷。這次他們發現武漢市連續發了四個公文,都是說華南海鮮市場出現什麼問題,但當時還沒有發現人傳人現象。參與諮詢的醫生們表示,要把問題看得嚴重一些,需要提醒客戶不要去武漢,發出旅遊警告,然後將信息與公共衛生機構共享。總之,藍點公司是一個為商業利益服務的疫情預警機構。 第二種是研究機構參與。例如,清華大學張林琦老師團隊和平安保險公司研發出一個疾病預測智能化系統。在我們國家,三甲醫院門診大夫工作忙碌,沒有太多充裕時間寫病例報告。門診病例如果不能非常迅速上報,有關重大疫情的預警就有可能延遲。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商業保險單,把個人隱私去掉,僅僅記錄病例,有益於疾病防控。這個疾病預測系統一年多前曾在甘肅省做試點,甘肅省這次疫情防控做得非常好,得益於甘肅省對健康大數據的重視。可見一所研究型大學和企業的合作也可以做疫情監測。 第三種是公共參與。例如,哈佛大學流感疫情追蹤平臺不怎麼靠病例,而是靠自願者自報疑似感冒。用疑似感冒監測形式在時間上可以將預警時間提前,一般要比病歷報告系統提前兩周。哈佛大學設計了一個APP軟體叫Flu Near You(你附近的流感),在美國各州徵集幾千志願者,由這些人把自己周邊的人,自己和自己的父母或同事是否疑似流感報上,根據疑似個人報告,出疑似流感時空分布圖。更主要的是Flu Near You技術還有一系列後臺的輔助,包括與志願者有關的抗藥性、發熱管理、藥物副作用、診療滿意度等APP,把這些信息和流感信息加在一起分析,哈佛大學流感報告每周公布一次。比如,芝加哥突然出現很多疑似流感的紅點,即有可能是流感聚集群,哈佛大學這個信息平臺就可以和芝加哥市衛生局共享信息,提醒當地衛生局警惕。這個平臺的意義在於召喚公眾共同建立健康社會。 第四種是報告院內感染。在醫療機構求救反而被感染,此乃院內感染。監測院內感染的制度過去在已開發國家也有待提升。比如,美國80%醫院是私立醫院,不想主動向政府報告有多少院內感染,尤其醫生感染了更不想報送。美國疾控中心認識到院內感染嚴重性(5%)之後促使美國30個州先後立法,每個醫院都要向地方政府報告本院有多少人發生院內感染。由於立法,醫院不敢撒謊或瞞報。在這種情況下,院內感染基本控制住了,也為公共衛生學科開闢了一條新路,即醫院臨床流行病學,使醫院成了疫情預警的第一線。在此次疫情中,湖北省醫護人員被感染人數超過3000人,因此,我認為要把流行病預警建立在醫院第一線。不是某一個大夫需要發出預警的問題,而是幾百個大夫經由臨床流行病監測制度同時發預警的制度化問題。 第五種是小數據的魅力。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於今年1月17日為世界衛生組織提交了一份預警報告,在報告說,當時武漢一共有4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國境外3例,但利用境外每一個病人被查出病毒感染的機率(1/570)推算,武漢至少已有1700多人感染新冠肺炎。 最後總結一下:疾病的起源在全球是多源的,疾病的傳播同樣是多源的,感染人群也是多源的,疾病預測難道就應該走一條獨木橋嗎?顯然不是。參照上述幾個方式,今後疾病監測可以走多源預警的道路。多源預警有利於政府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 本次公開課,景軍教授還特別邀請兩位重量級嘉賓連線現場,解答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 新冠疫苗研發 ... 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現在我們的新冠病毒疫苗研發比較快速的,是軍事醫學科學院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疫苗,已經開始招募志願者,並且已經進入臨床一期實驗,這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另外在國際上比較領先的是美國波士頓公司Moderna,以核酸m—RNA作為疫苗,在美國上了一期臨床實驗。其他的疫苗都在臨床前研究階段,有的是在動物身上做。全球的疫苗研究形成了梯隊式往前走的狀態。 新型冠狀病毒實際是屬於我們已經知道的冠狀病毒大家族裡的新成員,但是它有幾個獨到的特點。第一,它有空氣傳播或者氣溶膠傳播的方式,可以在空氣中或者在特定的物質表面上停留,包括我們的門把手、扶手,還有其他一些大家容易接觸的地方,它生存時間相對比較長。另外,比起其他的冠狀病毒,它的傳播力要高得多,它可以感染3-5人,這個比SARS和MERS來說要強3-5倍,所以現在傳播到全世界很多國家,跟它的這個能力有關。但是它的生物學基礎是什麼?它為什麼有這麼強的傳播能力?這還是很重要的科學問題。另外,比起其他的一些能夠導致感冒癥狀的病毒,包括我們熟悉的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相對的致死率比較高,現在平均在2%-3%左右。這幾個因素相加,給現在的防治工作提出了非常嚴峻的挑戰。 從疫情看醫改 ...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劉庭芳教授:醫改,我們已經開展了十年,今年進入11周年。總體來講,頂層設計基本是符合中國國情。在醫改之前,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醫療保險,短短十年,在14億人當中,95%中國人有了醫保,包括農民在內,雖然是廣覆蓋、低水平,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在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方面邁開了第一步。第二基本建成了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醫改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特別是中國公立醫院的改革更是難中之難,所以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那麼「十四五」正在規劃當中,我在這個課題研究當中提出了一個框架:一個中心,就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三個轉變。 首先要從治療為主轉變為預防為主。這次湖北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傳播之快、範圍之大、難度之大,前所未見,因此我們一定要轉變,要以預防為主。醫院本來在疫情當中應該有預防的功能,但是實際上我們絕大部分的醫院,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之前,這方面意識較為淡薄,偏離了預防為主,把醫院的預防功能變成弱勢了,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交出了巨大學費,我們要反思如何把醫院的管理從單一的醫療向預防轉變。這需要發揮醫院管理理念,把醫院管理作為學科的交叉點,在疾控、醫院、社區之間形成聯合體、形成聯動,起到醫療預防整合作用。 第二,要從城市向基層轉變。這次武漢一開始大量的病出現以後不是在基層解決,而是集中到大醫院,結果導致人滿為患。景老師一再提到院內感染,而且提出了很新的觀點,就是醫院裡要設立流行病學醫生,如果這個制度能夠建立的話,我想對於轉變我們醫療服務的觀念,就是說以治療為主怎麼轉變為以預防為主,在理論上也是很好的嘗試。 第三是提升質量,繼續解決好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是分級診療這個制度一定要實現,就是大量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就要解決。另外,清華醫院管理研究院在國家「十四五」醫改當中提出了三醫聯動模型,主要是醫保、醫藥跟醫院聯動,這三個聯動如果不落實,只是在頂層制度上徘徊,就永遠實現不了預期的設計目標。如何在醫院裡把醫院的改革、管理、發展這三者之間的矛盾解決,達到相對的平衡,我想這是落實大三醫聯動,也是落實醫改總目標的重點。

 

 

內容簡介

  學到西遊記的精髓,在職場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西遊記中,唐三藏帶著三名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歷經無數險難,終於修成正果。

  作者公孫策以這本小說的四名主角人物,他們的取經歷程、與其他人物互動以及他們的驚險遭遇,寫出他的觀察與心得,讓讀者不僅重新回味西遊記的故事趣味,更能從中學習到,如何在現今金融海嘯、企業裁員與縮編的險惡環境下,不僅能立於職場不敗之地,甚至能從中學習到管理心法、更上層樓,獲致成功。

作者簡介

公孫策

  專欄作家,《商業周刊》「去梯言」單元膾炙人口,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針針見血,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著有《冰鑑識人學》、《跟康熙學策略》、《公孫策說唐詩故事》、《公孫策說名句故事》、《史記經典100句》、《戰國策經典100句》等書。

目錄

作者序:毫不猶豫加入贏者圈

第一部  各人頭上一片天
第一章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第二章 魚跳龍門望上游
第三章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四章 靈山自在汝心頭
第五章 不遇真傳莫煉丹
第六章 若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
第七章 這邊不亮那邊亮
第八章 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第二部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第一章 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第二章 有理走遍天下
第三章 做事不難做人難
第四章 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
第五章 就怕不知,知便不怕
第六章 大海不嫌水多,大山不嫌樹多
第七章 一哭?二鬧?三賴?四出走
第八章 雞鳴狗盜與懶驢打滾
第九章 遠來的和尚會唸經

第三部  安天大會勝蟠桃──神仙社會管理學
第一章 天庭不明,靈山不清
第二章 無法就是無天
第三章 誰都想吃唐僧肉
第四章 姑息不一定養奸
第五章 因為做得,所以吃得
第六章 團結力量大
第七章 不伏麒麟轄,不受鳳凰管

 

推薦序

  中國的歷史故事、小說蘊藏著非常多的管理意涵,若能從管理的角度切入,去欣賞這些故事,相信必能悟出許多職場的管理心法,進而促成員工及企業的雙贏。「西遊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唐三藏的領導、孫悟空的冒險、豬八戒的被動以及沙悟淨的幽默,皆是促成團隊目標達成的重要因素。相信透過作者從不同面向觀察其中的團隊互動過程,能給在職場上奮鬥的您,提供一條生存之道。

元智大學領導研究所所長
李弘暉 
97.11

作者序

毫不猶豫加入贏者圈

  這本書是《縱橫天下──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的姊妹作。在寫作那一本的時候,我就有一股強烈感覺:單純「求生存」似乎太過於守勢了。等到書出版後,一面細讀、一面思索「為什麼會有那種感覺?」結論是:梁山好漢雖然個個英雄,但他們卻全都是「正常社會中的邊緣人」,他們被逼上梁山,基本上就已經是失敗者(loser)。而他們的作為之所以受到數百年來廣大讀者的喝采,其實因為中國社會被欺壓、被剝削的loser實在太多了。但我們大多數人不是邊緣人,不是loser。

  於是我決定接下來要寫《西遊記》。

  原本我的計劃是接著寫《儒林外史》的,那是一個和《水滸傳》完全沒有交集的「江湖」,書中人物、故事同樣有很多值得現代年輕人在全球化潮流下「闖盪江湖」時,做為參考或借鑑之處。但是,那個「儒林中人」也都是科舉制度下的loser。

  《西遊記》就不一樣了。雖然那也是一個「江湖」,一個作者吳承恩想像出來的神仙與妖怪的世界,可是仍處處投射出人類社會的萬般現象。重點在於,「取經五聖」是主動的、積極的、決心完成任務的,當然一路上不免有挫折灰心,懷憂喪志的時候,但都屬情緒發洩,從未散伙、回頭、落跑(孫悟空有負氣出走,但非畏難落跑)過。

  重點更在於,悟空、八戒、沙僧、龍馬也都曾經是loser:齊天大聖因大亂天宮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天蓬元帥因酒醉調戲嫦娥被「打了二千槌,貶下凡塵」;捲簾大將因打碎玻璃盞,除了杖責八百、貶下凡塵之外,還得受「七日一次,飛劍穿?百下」之苦;龍王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但是,這四個loser和那些不耐修行之苦,只想「吃唐僧肉」以為長生不老捷徑的妖怪不同,他們沒有自暴自棄,捨「吃人度日」的easy life,選擇加入必須吃苦的「贏者圈」(Winner’s circle),終於修成正果。

  所謂「加入贏者圈」,並不是指趨炎附勢,「甘做奴下奴,以成人上人」,那種見風轉舵小人。事實上,取經之路既遠且險,不但物質條件差,還要遭逢各種凶險,更必須「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完成任務。也就是要選擇正道,更要積極進取。

  本書寫作過程中,拜讀《亞洲周刊》林沛理教授的專欄〈貧窮與我們常在〉,幾段文字令人觸目驚心:「那些生而自由,卻無可奈何地加入奴隸行列的人……(工時長、工資少、工作條件差)……,難怪他們的目光總是那種吊滯、笑容總是那麼牽強」、「貧富懸殊早已被接受為一個富裕、高度發展的社會的常態和現狀」、「在一個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崇尚經濟理性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體制內,窮人不僅不會得到、也不配得到富人的幫助」。林教授旨在透點富人應該幫助窮人,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新加入或即將加入這個「貧富懸殊為常態」的社會的年輕人,在到達「靈山」之前,自不免遭遇困難、挫折,甚至遭遇「妖魔」,於是就需要本書所提供的「不敗術」了。

  最後,引述《水滸傳教你職場生存術》序言中的幾段文字:

  一個大時代正波瀾壯闊的展開序幕。

  我指的是這一波的全球化才剛開始,很可能要走個一百年,然後大勢底定。地球上每一個人都因為處在這個全球化潮流之中,而有可能到世界任一角落去闖江湖。

  全球化的實質意義是什麼?是全世界的財富與資源重分配——字面上看來理智且平和,但是重分配的手段卻是掠奪與剝削,因此,生存競爭之慘烈將與上一波全球化(由大航海時代到工業革命,終於冷戰時期)不遑相讓。

  比那一個世代幸運的是,全球化的推動主力由跨國企業取代帝國主義,因而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機會將大為減少(打仗不符合跨國企業的利益),此其一;這一波全球化的焦點在中國市場,因此台灣有著不錯的起步點,肯定比上一波時中國是被瓜分、剝削的對象,而台灣是列強瓜分的籌碼,今昔有著天壤之別,此其二。

  基於這項認識,這十數年來,我只要有機會與年輕朋友談話,都一定會說「只要中、英文雙語流利,你就可以在二十一世紀上半衣食無憂,至於其他專業技能,都是加分」。之所以敢如此武斷的說,就是看準「英文仍將主宰這個世界至少半世紀,而中國(及其周邊)市場也可維持熱度至少半世紀」,可以預見的,跨國企業仍將前進中國(甚至深入內陸),而中國的企業也會將觸角伸至世界各地,成為跨國企業。如此大環境之下,中英文雙語皆通,當然不愁沒飯吃。

  然而,「吃飽」畢竟只是最基本的需求,要想在這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乘長風破萬里浪」,當然還需要更多的知識與技能。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能之外,還有一項本領,就是本書希望能提供給讀者的「江湖生存術」。

  生存術是防守,「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不敗術則是主動攻勢,「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兩者俱備,就能「先勝而後求戰」了。

  依然祝各位「乘長風破萬里浪」。

公孫策 二○○八年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571725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ealth/3y25x93.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42166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新竹L鋁條複合木質地板苗栗松木SGS認證地板台中法國美國認證地板
苗栗室內翻修鋪木地板 桃園樓梯零甲醛地板 新竹世紀原橡礦石地板桃園地板膨脹怎麼辦 新竹線條收納櫃防貓抓地板 苗栗交丁礦石地板蘆竹舊地板拆除 台中溫和環保地板 台中柏林深橡防水地板新竹塑膠地板好嗎 新竹現代工業風賣場地板 桃園千年白橡礦石地板南庄地板打蠟 苗栗醫療現代風PVC地板 台中櫻桃木醫療診所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hi6fjz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